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市场前景光明,市场需求旺盛,国家政府高度重视。所以结合自身条件,创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才能让中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进入良性循环,才能在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继而实现农产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生鲜农产品供应商服务规范体系认证证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至关重要,然而我国农产品小生产面对大市场的实际状况给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影响到了我国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农业现代化、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规范和净化农产品采购市场,保证市场上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正常供应,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011年我国农产品总产量约为11亿吨,2017年达13.2亿吨,以上统计数量能够进入流通领域的确少之又少。据统计,2017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约14万亿,但是其在社会物流总额252.8万亿当中所占的比重只有1.58%。由此来看,未来农产品供应链领域还有较大幅度上升空间。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18年5月商务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文件指出,我们要建设“五个一批”,即要创新一批适合中国国情的供应链技术和模式;构建一批整合能力强,协同效率高的供应链平台;培育一批行业带动能力强的供应链企业;形成一批供应链体系完整,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总结一批可复制推广的供应链发展的新实践新经验。为广大的农产品产地市场提供强有力的供应链支撑,让农民种的好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真正的让农民富裕起来,所有供应链公司能够良性循环起来。
生鲜农产品供应商服务规范体系认证证书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多以农贸批发市场为核心,即农产品生产后经过简单的包装运往产地批发市场,后经贸易销往各地批发市场,之后以小批量形式进入零售农贸市场。这种供应链模式在我国农产品流通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少大型的批发市场配有较为专业的仓储、拣选设施,信息技术也开始应用在批发市场当中,较好的实现了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并带动了相关区域的专业化生产,利用产销一体化经营实现了规模效益和全盘流通。
但这种模式大都基于交易营销模式,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采取的是以利益为拉动的短期行为,供应链的集成度低,一旦出现链上参与主体的“不道德”行为(例如,为缩减成本以次充好,或不采用低温流通设备等),整条供应链就会出现“断链”的风险,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保证,甚者会给消费者带来难以弥补的后果。由于这种形式的供应链上主体的关系是松散的动态结构,因此,在质量安全追溯上存在很大的难度。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在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的有效传递,提高供应链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保证各环节的便捷沟通。同时,农产品生产监管机构、检疫机构、市场监管机构也可以通过门户网站等信息平台,对农产品加工过程、市场准入、质量安全进行全程监控,并可以从信息平台上发布农产品*新的国际、国内标准来指导生产。